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183个市拟建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化"大跃进"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1-02-15 08:58

[摘要] 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重庆工商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易忠说,有“两把剪刀”损害了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一是通过强制性的征地拆迁,以非市场价格的补偿,从被征地农民那里转移财富,在城乡之间形成城市化初次分配的“剪刀差”;二是通过住房所有者以住房产权不断吸附社会增值财富,导致有房者愈富,无房者愈穷,形成城市化二次分配的“剪刀差”。

城市化进程中的跃进化现象,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

二是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表现之一,就是盲目地发展城市,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表现之二,就是重发展轻污染治理,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表现之三,就是不切实际,贪大求洋。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美好前景,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城市化之路究竟在哪里?就在尊重城市化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完善城市化,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这正是中国城市化前进的方向。

来源:现代快报

 

“跟公务员相比,社会上有很多收入很低的群体,比如退休工人,他们的退休金工资水平是很低的。我们上海退休工人每月1800元,低于北京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1月中旬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作出了这样的表述。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退休金问题再次引发了民众的热议。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已让上海的退休工人日常开销感到“吃力”。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人大作补充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要千方百计降低物价对群众生活的实际影响,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今年元旦起继续上调企业退休金,人均每月185元,春节发放到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市政府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上海市政府的压力确实很大。”

上海社保“咬着牙往上涨”

富庶的上海为什么会在退休金问题上表现得如此纠结?

上海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2873.6亿元,增长13%,这样的财政收入水平可以说走在了城市的前列。不过,上海财政局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汇叫‘支出型贫困’,上海的账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看起来收了很多,但支出去的也不少,这个问题在社保基金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市老年基金协会副秘书长卢威向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建议,上海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俞正声坦言:“社保是上海可持续发展中最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不敢涨得太猛,请你们理解,是咬着牙往上涨。”

“俞书记之所以说‘咬着牙往上涨’,是因为上海的社保基金年年有窟窿,而这个窟窿还不小,特别是这些年来,每年的亏空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收少支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上海财政局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也导致上海养老金的水平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不进则退,甚至出现了落后的局面。”

在上海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提供的一份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8月,占上海市退休人员89.12%的30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低于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这对于上海这一高消费的城市来说,令人无法理解。

以广州为例,企业平均养老金2008年为1547元/月,比上海高46元,2009年三次调整后,广州企业平均养老金达2057元/月,比上海高386元。

上海两会期间,俞正声书记在解释这一问题时坦言:“当然这有历史原因,我们的退休金是现收现支,退休金的收入来源不够,是亏损的,财政每年要拿100多亿往里填。北京的退休结构,收大于支,不动用财政。”

财政压力大或许是上海近年来都没有大幅度提高退休金的最主要原因。根据上海市财政局的预算报告,2011年,上海市本级财政预算将安排支出416.1亿元,用于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交通、文化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民生事项。其中,社保基金和就业占大头,拟安排支出达到了167.7亿元,而伴随着上海老龄化高峰的到来,社保的亏空将不断放大,这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土地、国企:社保基金新来源?

在《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及,“促进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国资、财政和土地等多元投入的社保筹资机制”。

上海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上海的确正在酝酿从国企和土地出让金当中提取一部分来充实上海的社保基金,从而改变目前仅通过财政支出来填补社保窟窿的局面。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牵头着手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这意味着土地和国企将作为“增量”投入社保之中。记者注意到,《上海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显示,2010年上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79亿元,较年初预算增加较多,但也有人认为,土地出让金主要应该用于“保障房”建设,而不应该挪作他用,因为保障房建设和前期征地和动拆迁的资金压力已经很大。

根据2010年的安排情况来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575.3亿元,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23.9亿元,城市建设支出101.6亿元,安排城镇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16.5亿元。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中央要求各地加强保障房建设,上海一定会全力贯彻,不过目前的确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有房地产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上海市把土地作为社保基金重要来源并建立长效机制的话,政府就不会让土地价格下跌,并必须保证每年的土地能稳步增长来实现,这也将对上海地价、房价形成支撑。

除了土地收入之外,地方国企进行上缴填补社保基金亏空也将逐步推进。上海国资委内部一位知情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的确正和上海人保部门一起在研究对国资企业持股部分的分红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上海社保基金之中,究竟未来会投多少,这一比例还在研究之中,可能今年就会试行。”

目前,上海国资委旗下掌管着企业约50家左右,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达30%以上,不少企业实现子公司或集团公司上市,包括上海汽车、上海电气、百联股份、申能股份、光明乳业、上海机场等公司,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国资没有实现证券化。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的确正着手通过国资证券化率提高到40%~50%,让国有退出的资产来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的问题,而关于土地投入社保基金牵涉的问题比较复杂,目前仍然没有最终的说法。”

俞正声:公务员工资增长应控制

如果上海探索的国资、土地、财政三筹资填补社保基金缺口的模式成立,这意味着社保基金这个蛋糕的体量会不断做大,并有可能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不过,如何在开源做大社保基金蛋糕的同时做好结构分配,则更受到民众瞩目。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最近一份调研显示,平均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比为0.64,上海市企业养老金与市平均工资五年间的平均数为0.449。通常标准是,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比处于0.6时社会相对稳定,达到0.8时相对和谐。

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双轨制”养老制度,企业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差距明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往往是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1/2到1/3。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从1993年—2003年,上海市养老金调整增加额度按“本人养老金数额乘以相同的调整比例”计算。这一结果直接造成养老待遇越高的人加得越多,养老待遇越低的人加得越少。双轨制退休制度所造成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从分配的角度看,退休工人比机关的退休人员收入低得多得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两会期间坦言,“我听见有的同志不断地说,‘公务员的工资六七年没涨了,该涨了’,这是不是现实?是现实,但是实际上公务员在缩小收入差距中不是主攻方向,应该控制公务员工资的增长速度。”

据记者了解,上海社保基金未来将从国企、土地、财政三方面获得资金的基础上,政策将倾斜于进一步提升企业退休员工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差距。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谈佳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无锡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