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   资讯中心   > 听许老师说 >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城市战争:残酷的竞争下 哪些城市会走向胜利?

听许老师说 2017-12-01 14:13:13

【一】

我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在人类创造物中,城市是最持久和最卓越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更替,作为人类聚落的形态的城市也不例外。

讲这个事情,是因为近期很多“准备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咨询我的时候,都在问同一句话,

“XXX这个城市到底有没有发展?我从一线城市回去,选择有没有错?”其中的,就是广州的年轻人。

这股潮流的引发,其实就是因为一张邮票。

10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揭幕,邮票上只展示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代表性元素,但没有广州,引发广州被踢出了“一线城市”,杭州将取而代之的猜测。

其实,这一纪念邮票显示出明显的寓意,即最能代表中国现阶段展示给外界的四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上广深”,且意味着二线城市拥有晋级“新一线城市”的机会与实力。

正是类似的猜测和希冀,给了很多城市晋级的渴望和动力,同时带来了焦虑。

那么,新一线城市中,谁将晋级为一线,成都、武汉、杭州、天津还是苏州,或者其他城市?

三四线城市有没有机会,他们的发展动力到底是什么?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怎样的?老湿接下来将会从历史演变和资本的角度进行归纳讲述。

【二】

201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的城市叫克拉玛依。

这个西北的石油小城,那一年的人均GDP是深圳的1.98倍,北京的2.58倍。

而五年之后,这座小城的人均GDP已经被深圳近乎追平,和北京的差距也拉近到了1.6倍。

在这五年里,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仍然稳健发展,而克拉玛依的GDP甚至从2010年的700亿元下降到了2015年的670亿元。。

这种停滞和萎缩,几乎是相当大一部分内陆资源型城市的命运缩影。他们的停滞,是由石油、煤炭、钢铁等价格的泡沫崩溃开启的,而这些泡沫的消逝,则又是由于中国城市化热潮的黄金时代过去所引致的。

当人口的增长不再,房地产的需求停滞,整个内陆的工业化引擎仿佛都熄火了。东北塌陷,山西塌陷,河北压缩钢铁产能,新疆动荡,三四线城市的未来似乎一片黯淡。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大部分是年轻人)开始大规模向一二线城市迁徙。

one_20171130172719094.jpg

这是一张由2016年春运迁徙大数据所绘制出的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图景。

这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不仅描绘了人类迄今为止规模的迁徙活动,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足迹和选择,描绘出了中国各个城市的地位、等级、关系与纠葛。

但是今天我不从人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而是用资本(钱)。如果说人口是一个城市的静脉,那么资本肯定是它的动脉。

要研究城市之间资本的流动,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企业间的跨城市资本流动”。 (以下数据图所采取的数据是启信宝提供的1.1亿家企业的全样本数据库,搜索了近五年(2013.1-2017.6)所有企业间的投融资信息。)

通过数据建立城际投资的城市拓扑关系网络,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的城际产业资本的控制中枢,那就是以“北上深”为中心的城市网络:

one_20171130172721095.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关系网络中,“北上深”不断地向中心地带移动,将其他城市排挤在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城市落在地图上,构建出跨城市资本流动地图:

one_20171130172723095.jpg

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最亮的三个点分别是: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翼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与成都-重庆西部城市群构成了一个钻石形状,仅有星星点点的东北和西部的几个亮点游离在外。

这颗大钻石内的资本流动,占据了资本流动的90%以上。

这颗大钻石甚至比大名鼎鼎的“胡焕庸线”更为耀眼。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钱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one_20171130172725096.jpg

在这个榜单上,"北上深"排名前三甲,而且他们的资本流出总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城市,可以说,北上深通过一笔笔对外投资,引导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的资金流向和经济命脉。

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排名第四,打破了“北上广深”的固局概念,最为亮眼。(接下来上榜的是天津、南京、宁波、苏州、成都),有5名都是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资本的活跃程度。

那么,这些钱又流向了哪些城市?

one_20171130172725096.jpg

可以看到,吸引外来控股型投资笔数的前三名的仍然是北上深。相比投资排名,宁波跃迁至第四名,超过了杭州。而广州则再下降了两个名次,说明广州对资本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外来资本流入城市的榜单中,嘉兴挤掉了南京,进入前十名。很明显,相比资本对外输出,嘉兴是一个更受资本青睐的城市。

所以说,无论是资本流入还是流出,杭州都在广州之上,所以杭州出现在十九大邮票上也绝非偶然。

【四】

OK,我们聊完一线城市,再来聊一聊三四线城市。文章第二部分讲,三四线城市的未来似乎一片黯淡。那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是否真的毫无生机?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对2016年GDP前100名的城市,在过去五年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于是有了以下的这些结论。

衰落中的城市

100个城市中,gdp增速低于上海(一线中最慢)的只有10个城市,大约占了10%。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北方的资源型城市,比如倒数前五名的,分别是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沈阳、辽宁的铁岭和鞍山。

他们的衰落,和我们的常识是一致的,但是其数量之少仍然超出了我的预想。在这个大分化的时代,有些地区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其规模仍在控制之中,转型的道路就没有那么绝望。

崛起中的城市

100个城市中,gdp增速高于深圳(一线中最快)的有13个城市,比衰落中的资源城市还要多。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五年中,三四线城市的整体发展速度并没有慢于一线城市。

他们甚至绝大部分都是内陆的中小城市,其发展动力究竟来自哪里?

答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要列原因的话,至少可以划成四个派系——

1,国家关怀。

他们是国家战略中的支点,天量的资金忽然砸来,交通基建设施大干快上,一如十年前的天津、重庆。比如增速前十名中,就有遵义()、贵阳(第二)、乌鲁木齐(第四)三个城市。贵阳2010年的固投只有1019亿元,到2015年时已经高达2804亿元,增长至2.8倍。

这种类型的城市数量并不多,不过一旦得到国家的关怀,那就分屌丝逆袭,飞上枝头。

2,交通要害,资金宠爱。

内陆的三线城市不靠海,没有港口,在交通竞争力上似乎要弱一些,其实也不尽然。比如资阳,因为靠近成都的新国际机场,咸阳,靠近西安机场,都在经济发展上获得了强大动力。

2012年,唯品会看中了资阳的位置优势,将这里设为西部物流基地,随后京东、顺丰等电商物流企业陆续跑来扎堆,这种聚合效应一旦形成,就会带来规模成本优势,发展越来越顺。

其实上面三种动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受益者毕竟是少数,真正有借鉴意义的,只有下面两种。

3,成本优势,产业转移。

制造业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只要发达城市的产业在不断升级,周边的中小城市就将受惠于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比如增速前20 的城市中,就有襄阳(十三),宿迁(第九),淮安(第十一)等三线城市,以及重庆、成都、武汉、合肥等二线城市,属于产业转移的受益者。

襄阳可以作为一个代表,这座小城市位于湖北北部,本身没什么资源,也不是交通中心,但是由于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得东风日产看中了这里,让天籁、英菲尼迪的生产线落户,由此发展出了一个完善的汽车工业生态。在过去五年,其GDP增长了220%,高居第三。大武汉并没有吸到他的血,反而为他提供了成长的动力。

另一个位于江苏北部的淮安,自从2006年富士康跑来这里盖了一座工厂之后,大量的台资企业就跟来扎堆了,至今已经是台资在大陆仅次于昆山的一个重要聚集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前昆山市长,后来的淮安市长高雪坤的经营,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其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比昆山低一半的优势。

4,传统产业,稳步升级。

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得到外来资本的眷顾的,那么就要靠自力更生了。这里面也不乏励志城,比如就有宜昌,菏泽,宁德属于这类。

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产业升级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缺乏像一线城市那样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因此高大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什么的就基本上很难沾边,他们也缺乏像二线城市那样的政治资源和交通优势,因此在吸引外资上也很难获得那些高精尖的制造业。

三四线城市的升级,更多建立在其传统产业的地盘上。比如宜昌的磷化工、菏泽的炼油化工、宁德的不锈钢,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产业聚集区。虽然玩的同样是工业,但是和北方那些资源工业不同的是,他们的下游需求方向并不是源自房地产。像不锈钢,需求主要来自汽车和装饰应用,磷化工,需求主要来自农业,炼油化工,在油价低迷时反而是受益者,总之,这些五花八门的非房地产下游产业,由于稳定的需求红利,可持续的产业链延伸,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升级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么看了一圈,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三四线城市在工业的发展上仍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不管是吸引外来投资,还是内生性成长上,都仍然大有可为。但前提是,你得避开了房地产这个大坑。(房地产在2016年影响了一部分城市的GDP,对于这种经济总量低没产业但增速高的城市,绝大部分都是房地产泡沫)

其实三四城市还有另外一条更好的出路-“加入城市群”。

one_20171130172735097.jpg

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深科技(9.40 +3.52%,诊股)创新走廊的战略,对标全球打造“中国硅谷”,并且明确广州、深圳、东莞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东莞的发展首次被放到与广州、深圳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同一平台去谋划推进。

这个信息表明,包括城市群组团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当下乃至未来的重要走向,中国城市内部竞争加剧,资源、高新产业链条的头部地位争夺等,都在加剧。

而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来看,政府更愿意让城市抱团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大会小会都会着重提起城市群的概念。

因为城市群更好实现了产业发展资源更强的聚合效应,群中各个城市可以彼此间的资源互补,形成更具效率和价值的产业链条。以核心大城市带动周边二三四线城市经济的发展。

这也意味着中国城市的竞争格局中,城市群的组团竞争已渐成事实并逐渐激烈和扩大化,但城市间的个体竞争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因为对单个城市自身来说,需要在共促合作下竞争,提升自己自己的话语权,以及在未来城市格局中的权重。

可以说,中国城市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纵深的变局和机遇。

所以说,很多人问我未来的城市将会怎样发展,我坚信在残酷的竞争下,最后还是归于和平,中国的城市不可能走到极端两分化的境地,最后用芒福德的话做结尾:”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容器,而城市的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和陶冶人“。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 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